新闻中心

我院教师参加第一届全国应用物理会议暨全国应用物理教育发展与改革论坛

应用物理是科学和技术之间的重要桥梁,大力发展应用物理研究和教育对于我国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优化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应用物理研究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促进从事基础和应用物理前沿研究的科研人员、教师和产业人士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融合,中国物理学会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中心、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于2024年3月28日至31日在江苏溧阳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应用物理会议暨全国应用物理教育发展与改革论坛,我院应用物理教研室郭烜、张建芳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这次会议中,由郑婉华院士主持了主会场会议,大会主席方忠院士致辞,他指出,从2019年以来,关于应用物理领域的发展问题经历了5年的酝酿,这次会议终于得以召开,并将在今后形成年会机制和前沿推介机制,感谢各方面的努力。史生才院士做了题为“太赫兹、超导和天文”的学术报告,随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陆卫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卢征天教授、浙江大学严密教授也分别做了相应领域研究和开发的报告。

在其后的五个分会场中,分别就应有磁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先进光学与量子技术、低温电子及光电子前沿技术、应用物理教育进行了各自的研讨,700多名专家、学者和产业精英报名参加这次会议。中国科学院下属:物理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苏州纳米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精密测量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 第九、第十三、第十六、第五十五研究所,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中国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领域内知名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近50所大学的学者在持续四天的五个分会中进行的研讨和成果展示,领域内几十家企业也派员参加了会议。

在全国应用物理教育发展与改革论坛的研讨中,我院应用物理教研室主任郭烜老师就健全应用物理领域发展机制问题做了5分钟的发言,指出由于该领域发展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应用物理在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未能发挥充分作用,直接导致一方面社会缺乏对应用物理人才的充分认识和合理定位,另一方面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资源,同时,科技前沿所需仪器设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而受制于人,产业升级也缺乏优质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支持,等等。虽然本次会议提出的机制形成了应用物理领域发展的1.0模式,但这仍是不够的,不论在应用物理人才培养理念上,还是在产业科技融合生长上都需要进一步升级,希望本领域发展机制的2.0版本早日到来。这些看法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