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学院物理学术交流,我院于6月20日下午3点在知行楼C605会议室举办了创新物理电子论坛系列讲座第四期。本次讲座由周昆鹏副院长主持,罗艳春博士与包碧莹博士担任主讲人,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
罗艳春博士主要讲述整数和分数阶声涡旋的产生及其在粒子操控、声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声涡旋”是一种携带轨道角动量的特殊声波,其波前呈螺旋状,形成中心声压为零的场强分布。这种独特的声场在非接触式粒子操控(如旋转、捕获和输运微小物体)及新型声通信(利用拓扑电荷作为独立信道实现并行数据传输)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为精密操作和信息传输提供了新手段。
包碧莹博士主要研究内容为高价态离子非等价掺杂长余辉纳米粒子,探究了其尺寸分布、余辉发光等性能。结果表明,掺杂之后的纳米粒子尺寸均一,余辉强度较强,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了其掺杂机理和余辉发光机理,同时在酸性环境下有良好的分散性。其次,进一步对光热剂纳米粒子的尺寸分布、光热性能及稳定性等进行研究。最后,深入探索了多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体系的光热转换性能及光热诊疗效果,发现构建的纳米复合体系具有广谱杀菌性能,实现了单一635 nm波长激光辐照下能够完成选择性滞留余辉成像及成像引导的深组织体内精准光热杀菌及实时温度监控。
科研诚信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所在,它要求科研工作者在研究全过程中秉持求真务实、恪守承诺的精神,严格遵循科学道德规范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这不仅关系到研究者个体的学术信誉与职业生命,更是整个科学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次讲座系统性地围绕三个核心维度展开:首先厘清科研诚信的内涵,其次剖析各类科研失信行为的具体表现,继而探讨研究生阶段培育科研诚信素养的有效路径。讲解过程中,主讲人罗老师着重列举了包括伪造数据、剽窃成果、不当署名等典型失信案例,旨在为研究生敲响警钟,警醒大家在未来的科研探索中必须时刻坚守学术道德底线,自觉维护并严格遵守学术共同体共同守护的行为规范,以纯净之心捍卫科学的神圣殿堂。
周昆鹏副院长主持讲座
罗艳春作报告
包碧莹作报告
讲座现场